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载体,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关键要素,承担着将目标基因有效输送至生物细胞内部的重要任务。在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领域,载体被广泛应用,其核心功能在于携带外源基因或DNA片段,并成功引导其进入宿主细胞内部,进而实现自我复制。这些载体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质粒、噬菌体及病毒等,它们在基因转移、克隆及表达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质粒的概念及分类

质粒载体是人工构建,用于基因工程操作的一类载体,简称质粒。它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常见于原核细菌和真菌,绝大多数的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少部分为RNA。

理想的质粒应具备以下特性:

1.强大的复制能力,确保其在细胞内能够自主复制并大量繁殖,从而有效实现目的基因的扩增;

2.高效的表达能力,作为表达载体,应充分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实现目的基因的有效表达;

3.高度的稳定性,确保质粒在细胞内能够持续稳定地复制和表达;

4.适宜的酶切位点,即应含有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割位点,以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5.明确的遗传标记,以便于对重组体进行筛选和鉴定;

6.较小的分子量,以便能够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提升质粒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

质粒载体根据进入受体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原核载体真核载体穿梭载体

1.原核载体:即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载体。

2.真核载体:即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载体。

3.穿梭载体:兼具原核载体和真核载体的双重特性,同时包含原核复制起点和真核复制起点,既能在原核生物中高效复制和表达,又能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并调控基因表达。

质粒载体根据其功能与应用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类:

1.克隆载体:此类载体具备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扩增。主要用于克隆和扩增DNA片段(基因),但不包含启动转录、翻译等功能的元件。如pUC57载体。

2.表达载体:除包含克隆载体的基本构成元素(如ori、Ampr、MCS等)外,还具备转录和翻译所必需的DNA序列,即插入的目标基因。如pcDNA3.1(+)和pEGFP-N1载体。

3.干扰基因表达载体:该载体主要用于干扰特定内源性基因的表达,其上含有针对目标基因mRNA的shRNA,从而发挥沉默基因表达的作用。如pSilencer-U6-Puro载体。

4.病毒载体:此类载体基于病毒基因组改造而成,通过去除其致病性并保留其感染性等特性,可进一步包装成病毒颗粒。这为功能基因进入靶细胞或整合至基因组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手段。如pLVX-CMV-MCS-Linker-EGFP-IRES-Puro载体。

二、质粒的基本元件要素

1.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ori)

质粒复制起点是质粒DNA分子上启动复制的特定区域,负责精准调控复制的起始,对于质粒的稳定复制至关重要。它包含能被复制酶识别的特定序列,确保质粒在宿主细胞内的稳定高效复制,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原核生物DNA分子中,仅存在一个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DNA分子则具备多个复制起始位点。若质粒图谱中仅展示一个ori,则表示该质粒为原核克隆及表达质粒,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而若图谱上呈现两个ori,则表明该质粒具备穿梭质粒的特性,既能在原核生物中复制,也能在真核生物中复制。

2.启动子(Promoter,P)

启动子驱动目的基因的转录,是决定基因表达水平的关键因素。启动子有强弱之分,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可以确保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常见的强启动子有CMV、EF1a等,中等强度启动子有SV40、mPGK、hPGK等,弱启动子有UBC等。

3.增强子(Enhancer)

增强目的基因转录。

4.筛选标记(Selectable markers)

多为抗性基因,方便后续通过抗生素筛选阳性克隆,主要分为原核筛选标记和真核筛选标记。在原核细胞的筛选过程中,常用的标记物质包括氨苄青霉素(Amp)、氯霉素(Cam)、卡那霉素(Kan)以及四环素(Tet)等。而对于真核细胞的筛选,则常采用嘌呤霉素(Puro)、新霉素(neo/G418)、潮霉素(Hyg)等作为标记。

5.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s,MCS

多克隆位点(MCS)是DNA载体上的人工合成序列,MCS通常位于启动子的下游,包含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用于插入外源DNA片段。

6.转录终止信号(polyA signal)

提示转录终止,起到稳定mRNA的作用。

7.荧光基因

通过独立表达或与目的基因融合表达的方式被设计在质粒上,可用于验证质粒转入细胞及目的基因表达、示踪、阳性检测和成像的作用,如GFP、EGFP、mCherry等。

8.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通常为较短的短肽,一般通过融合表达的方式连接在目的基因的3’或5’端,常见的标签包括Flag、Myc、GST、HA和His等。

三、质粒图谱解读

第一步:看ori鉴别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粒)

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若质粒图谱上只有一个ori,表示质粒是原核克隆及表达质粒,若质粒图谱上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ori,则表示该质粒是穿梭质粒。还有一种f1 ori,代表的是噬菌体的复制起始方向,只能复制出单链的DNA,可以用来测序。

第二步:看质粒元件箭头方向

质粒图谱上都会存在箭头,启动子(白色箭头)的箭头方向代表转录方向,ori(黄色箭头)的箭头方向代表复制方向。设计引物及插入目的基因的方向是根据转录方向(启动子方向)来定的。由于质粒是环状双链DNA,所以质粒图谱上有的箭头顺时针,有的箭头逆时针,指的是DNA的两条链,它的启动子在其中一条链上,而它的抗性基因在另一条链上。一般情况下,顺时针代表阅读外圈(上链),逆时针代表阅读内圈(下链)。

第三步:看启动子确定质粒的作用

比如CMV、SV40和EF1a启动子常用于构建过表达载体;U6启动子常用于构建shRNA和sgRNA载体,lac启动子则是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

第四步:看筛选标记/抗性基因

质粒图谱中用抗生素缩写+R表示,R代表resistance,如AmpR和PuroR等。AmpR常用于原核细胞,特别是大肠杆菌的筛选过程,PuroR则专门针对真核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的筛选工作。当大肠杆菌和肿瘤细胞中不存在含有这两种抗性的质粒时,就无法表达出抗性基因,所以只有质粒成功进入的细胞才能在抗生素的筛选下存活下来,因此可应用氨苄西林或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

第五步:看多克隆位点MCS

质粒图谱中圆圈外围的黑体字母代表酶切位点,可用于插入外源基因。不同载体所包含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数量和组成因会有所差异,且其中的酶切位点在质粒中为单一的酶切位点。顺序一般都是按照5’-3’的顺序排列的。有些酶切位点边标注了*的一般是指并不仅仅存在一个位点,也就不能用来作为构建质粒的酶切位点。还有的酶切位点,在序列中只有一个,但也标注了一个*或者(dam),这说明可能这个酶切位点会有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一般也是不能用的。但是非要用这个酶切位点的话,就需要用非甲基化的感受态细胞,如JM109或者JM110。

第六步:看外源DNA插入片段大小

质粒通常仅能承载小于10 Kb的外源DNA片段。一般而言,外源DNA片段的长度越长,其插入的难度越大,稳定性也会相应降低,同时转化效率也会受到显著影响。

第七步:看载体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

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并以此来区分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当克隆载体中加入一些与表达调控有关的元件即成为表达载体。

第八步:看荧光标记、蛋白标签及其他

带有荧光标记的质粒,可直观判断质粒是否转染成功。根据蛋白特性选择不同蛋白标签有助于促进蛋白表达。蛋白纯化标签蛋白:His-Tag,GST-Tag等;蛋白检测标签蛋白:Flag-Tag,Myc-Tag,HA-Tag等;荧光蛋白表达标签:GFP,mCherry等。

小医叨叨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质粒图谱的解读有了清楚的了解,接下来那就找几张质粒图谱自行练习吧。可以在addgene网站(https://www.addgene.org/)搜索想要的质粒,并通过SnapGene打开。有需要SnapGene软件的,可以联系小医呦!

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真核过表达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过表达绿色荧光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干扰沉默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克隆载体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