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书,在《看不见的女性》第十一章读到两个案例,两位女性患者不同程度地受月经相关问题所扰,一位在求医过程中屡次被诊断为心理问题,另一位更是历经十余年中的多次误诊才最终得到正确治疗。
她们并非少数者,事实上,她们患上的疾病诊断颇为困难,在英国平均需要8年才能确诊,在美国则需要10年。你很难想象,这样难诊断的病,其实是一种10%女性都患有的疾病。
这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子宫内膜样组织生长在子宫膜腔外导致的疾病,常见于盆腔腹膜和卵巢,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和不孕。根据研究数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10%-15%的育龄妇女。
暂且先不管如此常见的病为何如此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也很受局限。药物治疗无法治愈,对患者的生活也有很大影响,手术治疗则复发率较高。
结合人类研究中的数据,6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存在梭杆菌属感染的情况,或许抗生素治疗能够成为缓解她们痛苦的一剂良方。
研究者们从4名患者和4名健康志愿者处取得了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样本,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对比了现有的公共数据集,筛选出了10个异位组织中下调的基因和3个上调的基因。
在这13个基因中,只有1个的表达呈现规则的阶梯式变化,从健康女性子宫内膜成纤维细胞(UTnon-FBs),到患者女性子宫内膜成纤维细胞(UTend-FBs),再到患者女性卵巢异位细胞(OVend-FBs),TAGLN的表达是逐步增加的。
当研究者使用siRNA抑制TAGLN表达,异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附着能力显著下降了;反之,过表达TAGLN能够显著增加正常子宫内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附着能力。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IL-6实现的,直接在培养基中添加IL-6,也能够促进细胞系的增殖。
研究者们猜测,TGF-β1的存在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虽然普遍认为子宫内无菌,但是从公开数据集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有5个菌属显著增加。研究者依次进行了检查,发现排名第二的梭杆菌属非常值得一究。
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是一类常见条件致病共生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口腔、肠道等组织中。研究者在临床队列中检查了梭杆菌属的存在,发现了非常有趣的数字对比。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64.3%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梭杆菌属,52.4%异位组织中存在梭杆菌属;但在健康女性中,仅有7.1%子宫内膜存在梭杆菌属。
研究者继续在小鼠中进行了实验。由于小鼠并没有自然月经周期,只能通过腹腔注射异体子宫内膜来造模。经过梭杆菌属感染的子宫组织,仅需1-2mg就能够导致多个异位病变,但是未受感染的组织即使在雌激素刺激下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即使同样注射8mg的大剂量,使得两组都能出现异位病灶,但感染组织导致的病灶M2浸润更丰富、TGF-β1表达和TAGLN表达也更多。
研究者还测试了其他细菌,并没有出现梭杆菌属这样的情况。
研究者使用甲硝唑(MZ)和氯霉素(CP)两种梭杆菌属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了模式小鼠,发现无论是感染后直接给药,还是在异位病灶已经形成后才给药,都能不同程度地显著减少异位病变的数量和重量。
当然,这项研究规模并不算大,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确认梭杆菌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联,而且小鼠也并不是疾病的理想模型。攻克这种疾病的道路还很漫长。
参考资料:
[1]Ayako Muraoka et al. ,Fusobacterium infection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sis through the phenotypic transition of endometrial fibroblasts.Sci. Transl. Med.15,eadd1531(2023).DOI:10.1126/scitranslmed.add1531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956-4
文章来源:奇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