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这可能意味着无法再次依靠自己的双腿行走,但近些年来已经发展出了硬膜外刺激这样的技术,可以通过外源电刺激激活背根神经元,结合康复训练帮助瘫痪者取回行走能力。
今天,该团队再次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让技术再上一层。与之前不同,对背根神经元的刺激不再是固定的程序,而是通过脑脊接口(BSI)实现了对大脑指挥意图的解码-输出,也就是说志愿者能够真正意义上以自己的意愿操纵双腿行走。
脑脊接口构建的联系校准速度快且稳定,志愿者能够相对容易地站立、行走、爬楼梯以及穿过复杂地形。在经过一定时长的训练之后,志愿者能够在脑脊接口关闭的情况下自行依靠拐杖行走,相关神经功能得到了恢复。
全套脑脊接口包括两个完全植入的部分。大脑的部分通过两个8×8的网格电极监测来自感觉运动皮层的皮质电图信号(ECoG),电极嵌入在钛金属外壳内,厚度与颅骨相同,植入完成后外观与正常人无异。
外置的两处天线分别为植入设备供电和实时将ECoG信号传输到背负的便携基站进行处理。解码的信号转换为刺激信号,输送到植入背根神经节的脉冲发生器上,这个设备基本与为帕金森患者提供深脑电刺激的设备一致。设备延迟在100ms左右。
在行走测试中,脑脊接口也表现良好,设备开启时志愿者能够在拐杖的辅助下自如控制行走和停止,也不损害平衡能力。
与单独电刺激相比,使用脑脊接口志愿者的步态特征明显更接近健康人。
志愿者的神经恢复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在40次神经康复训练之后,志愿者的独立行走能力有了显著的改善,WISC II评分从未参加任何试验时的6分增加到了16分。
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也相当不错,完成训练1年之后,仍能够保持有效。
参与者能够在脑脊接口的帮助下爬楼梯了
为了方便志愿者自己操作,研究者们也制作了脑脊接口操纵的家庭版本,使用触摸屏界面,让志愿者能够自己设定刺激程序,全程操作不超过5分钟。这样他就能自己更改设定,使用脑脊接口做康复训练或者辅助日常生活了。
脑脊接口无疑能够大幅度改善瘫痪者的生活质量,但它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例如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小型化,通信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强,植入的感染风险还需要多注意,以及目前它只能解决行走相关问题,而下肢神经参与的更多排泄等问题让技术还有更大研究空间。
文章来源:奇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