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吃饭会怎样?会很饿……好吧,不讲无聊笑话,长时间禁食,带来的体重降低是肯定的,但在此之外是不是还有些不那么明显的影响呢?毕竟生酮饮食曾被用于治疗癫痫,饮食的改变对病生理的影响应该还是很大的。
近期,柏林Charité健康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代谢》杂志发文,研究者们分析了12名志愿者完全禁食7天前后体内的近3000种蛋白质变化,发现其实禁食前3天蛋白质组变化竟然并不大,而在后期出现的部分蛋白质变化则指向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有益改变。
论文题图
参与研究的12名志愿者中,包括5名女性和7名男性,禁食的7天内只能喝水。禁食开始前两天、禁食期间每天和恢复饮食3天后,研究者会给志愿者采集空腹血用于蛋白质组分析,囊括了2923个蛋白质。
在研究开始时,志愿者的平均体重为77.5kg,平均BMI 25.4。饿了7天之后,志愿者平均减掉了5.7±0.8kg体重,恢复饮食3天后,体重减轻的数字维持在了3.1±0.6kg。
减掉的5.7kg中,有3.6±0.49kg是瘦体重(也就是人体的非脂肪部分),有1.6±1.3kg是脂肪,主要是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没什么变化,骨量损失也不明显。
好消息是,恢复了3天之后,掉的瘦体重已经恢复了很多,减少量回到了0.69±0.49kg,掉的脂肪还是掉了,最终定格在1.85±0.34kg。
试验流程和体重变化
不得不说这些志愿者还是身体挺棒意志也挺坚强的,居然没有报告什么不良反应,对饿7天也很能坚持……
在禁食7天的前2-3天,就能够发现人体能量利用源的显著变化。志愿者血样中葡萄糖浓度显著下降,脂肪酸浓度上升,这说明消耗的主要物质从糖转向了脂质。
在禁食期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靶蛋白质(35.9%)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大幅度变化多在禁食开始3天后才比较明显,前两天变化不大。
在志愿者恢复饮食3天后,仍有66种蛋白质水平与禁食前显著不同。
在禁食3天后蛋白质水平才开始较为显著的大幅变化
继续深入蛋白质组,研究者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肺表面活性蛋白D(SFTPD)和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是禁食期间随体重变化最显著的蛋白,体重减轻它们的水平就降低,体重升高水平便增加。这两种蛋白都在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SFTPD参与肺部病原体一线免疫,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有关;IL7R参与T细胞发育,其功能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包括多发性硬化和哮喘。这两种蛋白的血浆高水平会增加疾病风险。
研究者还分析了禁食蛋白质组和疾病之间的遗传联系。有意思的是,在前2天产生变化的蛋白质中,除了PCSK9、LPL、ANGPTL4等脂质代谢相关蛋白外,几乎没发现什么对健康有显著影响的蛋白。
在禁食3天以上才改变的蛋白质中,研究者有了更多发现。
比如说,开关相关蛋白70(SWAP70)和类风湿关节炎就存在遗传关联。rs4910499的A等位基因(MAF 36.9%)与较高血浆SWAP70水平有关,且类风湿关节炎风险显著升高。该基因位点被认为参与了干扰素信号传导和B细胞迁移,由此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病理。
假设SWAP70不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还与症状有关,那就能够解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禁食时疼痛的缓解了。
另外一组值得关注的关联则来自缺氧上调因子1(HYOU1)和冠心病(CAD),二者因rs1177562产生联系。血浆中HYOU1水平升高会增加CAD风险,禁食期间HYOU1水平降低或许是有利弥补的。
总而言之,禁食的影响并不仅是能量摄入和减肥那点事儿,它应当还有更多的医学潜力供我们开发。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4-01008-9
文章来源:奇点网